翰墨春秋—書法教學之鑑往知
來
莊訪祺 2006.11
一、前言
『書法』從字義上而言,意謂的是書寫之法則,英文稱書法為Calligraphy,此詞彙來自古希臘文Kalligraphia,由Kalli (美) 與graphia
(書寫)
複合而成,即「優美的書寫」,兼具美感形容及實務操作,是我國最崇高的藝術之一,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更是中華民族當今在世界上罕有之藝術;書法乃以漢字為表現的對象,以毛筆作為表現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自古書法從實用的書寫發展而來的,兩者間密不可分,使得書法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
(一)從實用功能轉型的書法藝術
書法是一種以線條為媒介的藝術,「漢字起源於繪畫文字,這是長期以來的說法,由於發現了龜甲獸骨文字,這個說法得到了肯定,現在雖不清楚原始繪畫文字是什麼樣子,但文字則是將這種繪畫文字加以抽象化地組合而成的。在這種製作過程中,美學的意識也起了作用,明顯的看出向著造型藝術發展的可能性。」1到了後漢後期崔瑗的『草書勢』中,可以感受到書法從文字的附屬掙脫出來的痕跡;確定書法藝術的主體地位源于魏晉,『風骨』『氣韻』美學觀念起源這一時期;而魏晉時期是中國書法從實用主義走向精神欣賞的時期,書體的統一、對文字結構、使用的工具、執筆方式..等,都有和繪畫不同的獨特要求。自東晉的王羲之及歷代書家,在創作中除了講究情感內涵的融入,強調「真性情」之內涵價值,對於線條形式融入繪畫性,更是普遍可尋的。
書法既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品類,勢必無法自外於時代及環境的感染陶淬。如同清.梁巘 <<評書帖>>
所云:「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每個時代有不同之特質與風格;而書法經由各種創作形式及典雅的裝池變化、矜印、紙絹的多樣發展,成為感人的視覺藝術的一環,這些色彩及形式的輔佐,不但襯托出墨色的典雅穩重,更成為現今書法藝術表現不可或缺的要素;現代書法藝術,已由實用性漸漸發展走向純藝術創作之思考模式。
(二)西方從美學角度看東方之書法藝術
促使書法走向世界成為一種藝術,首先是透過日本這個國家的。日本明治維新和戰敗後因為西方文化的統治與籠罩,日本書法家們開始把自己的藝術推向西方世界。
註1【中國書法史】真田但馬著
前衛派的出現雖然是西方文化侵襲的結果,但它在使日本書壇目瞪口呆的同時,也把現代書法創作推上西方藝術舞台。美國的費內洛沙(Fenellosa),早在1913年著述《中國日本藝術史》中,專述中國書法的特殊魅力。足見同屬視覺藝術大家庭的近親關係,最早對中國書法加以注目的,是西方抽象主義系統的畫家與學者。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上舉辦了“五十年來現代藝術展覽會”,
形形色色的歐美藝術充斥之際,竟出現了書法作品,日本手島右卿的『抱牛』少字數書法作品,獲得金星獎最高殊勳。基於東西方藝術家在視覺美方面的理念相通,書法早已獲得西方現代藝術界高層次之認同與推崇。
二、古今對書法藝術之推崇中外皆然
書法在中國歷史上,遠自數千年前,占卜卦文以純熟的樣貌刻寫在古老的甲骨殘片上,或是以銘文的形式整齊地鐫刻在銅質禮器上,魏晉之前流傳下來的書寫體例:契約、度量、書信...等,無不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而備受推崇,加上歷代皇帝對書法之喜愛,諸如:唐太宗酷愛王羲之的墨寶,令人四處搜尋,最後從辯才手中得到「蘭亭集序」,太宗臨終時,囑咐一定要以它陪葬;清乾隆得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名所藏之室為「三希堂」…等膾炙人口之歷史記載皆可得知。此外漢代在童齡啟蒙之初即非常重視書法的教育,當時年滿17歲要考書體「諷籀書」、「試八體」;到了唐代甚至設立「書學博士」的專職官員,『干祿書法』應運而生,更促使書法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搖。宋元明清之後,更為個人化、追求表現風格的「書法作品」受到矚目,成為一種兼有獨立性格的藝術形式,書法家、書法評論、書法收藏應運而生。
國際之間以日本為例,日本於書法,初謂「入木道」後稱「書道」,並視為重要之文化財,充分傳達出對於書法背後的美學思想有著崇高的認同與敬意。日本『書道』,從大和奈良的金文引進到萬葉假名的出現,經平安、鐮倉懷紙文化和書風轉變及室町、桃山、江戶、明治、昭和的書道大作,無一不是凝靜聚氣,感力強勁。日本書道流傳至今,絕非單純審美興趣的延續。日本書家除了在承傳中國文化的活動中,為超出審美的潛在功能植入基因,更在創作的同時又強化了靜氣的加持。如:七朝國師的夢窗疏石,精于風水概念構築庭園,又以庭園章法經營書道。鐮倉、室町時期,書道的大字墨跡已經高懸壁端,作為佛揭禪案,給僧人面壁修行,引氣悟道的神供。乃至當代日本書法,雖然已經步入現代意識的層次,但這種超審美外的潛能與傳統作品一樣,依然存在,無論是楷、行、草、隸、篆書寫的漢詩漢文之漢字項,以假名書寫的日本和歌俳句之假名項,以漢字與假名混合書寫的近代詩文項,還是以一、二個漢字,誇張結構強調空間布局的『少字數書法』表現,或者是突破文字局限,純以線、點抽象表現自我的前衛藝術,都充分顯露中外人士對書法藝術熱愛與重視之程度。
以國內當代書法而言,可說創作體貌多元百花齊放,國民政府遷台前即有1936年于右任以易寫,易識、準確、美麗為原則,歸納章草而成的『標準草書』。當代舉其大要有:1957年五月、東方畫會援引西方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創作的『書法性繪畫』。1962年王壯為濃淡多層重疊的『亂影墨書』。1972年董陽孜從線性質感、墨趣、佈局經營出『造境書法』。1975年史紫忱倡『彩色書法』。1975年呂佛庭的『故事性文字畫』。1977年尹之立彩墨交疊,字體變形的『現代美藝書法』。1978年有宣言、有組織、有理論、有行動,倡導打破陳習,創作多元性的墨潮書會成立。1990年以後各大專相關系所、民間文教基金會、以及各書會由團體至於個人,就展覽或比賽順勢倡導書法藝術創新之局面。在今日快速傳輸的數位資訊時代,建構新的消費型態,一切講求快速便捷,整個時代由流動迅速的影像文化取代心靈沉澱。藝術家與科技文明相互結合,以補捉住人們的視覺焦點,企圖用一種創新的形式語彙來詮釋屬於個人時代的精神。
三、書法教育之功能
從以上論述足知書法得到古今中外人士之推崇,書法教育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習書法,不但可以怡情養性,變化氣質,還可以訓練審美及觀察、判斷的能力,更能培養恆心、毅力的定靜功夫;在積極面上,它是傳統國人宇宙觀、人生觀、生命哲學的綜合載體。
成人透過書法訓練能使呼吸韻律減緩,身心靈進入 「靜定」之境界,為一自然之氣功,行筆運腕節拍類似「太極拳」,故書法亦能稱
「紙上太極」。長期書寫能達延年益壽之效,古來歷史上之書法家均高壽,就是這個道理。
中小學的書法教育,實為培養中小學生審美素質的重要途徑,書法藝術在情操教育發揮非常大的的作用。除了幫助學生透過書法了解獨特的民族審美意識,陶冶情操豐富感情,幫助學生提高審美境界、淨化心靈,書法發展為兒童啟蒙教育必要之一環。
高科技電腦的E時代,凡事講求快捷便利,願意花時間認真用毛筆寫字的人越來越少(中國古代取士不僅文章要寫得好,甚至連毛筆字都要寫得精準,才有錄取的可能,當然這和君主的愛好有關)。當我們的小孩子都能夠輕輕鬆鬆的打電腦、上網找資料、寫報告的同時,不禁令人感嘆容易得到的資訊其實並不紮實,因為教育是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身處這知識爆炸的時代,優良的人文藝術傳統是不是該致力傳承給下一代,我們該讓學子們了解用毛筆寫字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教育訓練、心靈運動,也是培養人文素養的好方法;學童透過書法教育,除了能累積語文根基,經由碑帖更能深入探討歷史、文學、哲學、藝術、宗教等相關領域。
當打字成為一種普遍的溝通方式時,能用手寫出美觀的字到也是一種成就和榮譽。書法教育該徹底抬頭了,它不是老人養身的專利,它是全民、全面的傳統藝術文化,它不該被電腦化所取代,因為書法有電腦無法取代的人性與教化功能,是深層而寧靜的。
四、當代書法教學之我見
筆者沉潛書法教與學中逾三十載,雖俯仰書法教育之欣榮與起伏,也曾致力於書法評論、選手訓練、資訊書法字典建置、書法融入資訊教學之實驗...等工作,如同惟信禪師的禪悟境界三階段:「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書海浩瀚,就算一頭栽進逾三十載也是難以參透其箇中真理與脈絡;以下僅分為幾個向度,粗淺探究當代書法教學之社會現象及優劣得失,試圖檢視如何開啟書法教育蓬勃發展之道。管窺之見,難獲全豹,舛誤處,尚祈先進方家不吝斧正為荷。
(一)淺析國小寫字教學目標之演變
國小低年級的硬筆寫字教材以點畫的指導為主,從生字中教點畫。中年級寫字教材的編排,以部首為主。部首的選擇,是從各單元讀書教材的生字中,和課文裡出現較多的同部首的字中決定,並蒐集已習過同部的字彙組成語詞,編為單元教材,作為示例(國語教學指引,民79);高年級寫字教材的安排,以字的形體結構為主。習寫的字,是從各單元讀書教材的生字中,和課文裡出現較多的同類的字中決定,並蒐集已習過同類的字彙組成語詞,編為單元教材,作為示例(國語教學指引,民71)。低年級教點畫,中高年級教間架結構;這種組織法乃在學生循序漸進之學習。
九年一貫書法課程內容設定方面,根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要點:第一階段以習寫硬筆字為主,第三年兼習毛筆字,亦即開始習寫毛筆書法的開始。這時候的教學內容包括:寫字姿勢、執筆、運筆方法、臨摹要領等之基本要領外,並以基本筆畫與筆形、筆順、筆畫變化、偏旁寫法、間架結構與搭配要領為基礎訓練;而其方式乃為配合閱讀教材,就已學過的生字,由簡而繁,由淺入深,選擇適當的字例,通盤規劃單元。另外也規範了「書體」以楷書為主,五、六學年開始辨認行書;也規定字體大小,第三學年開始之楷書以八至十二公分為度,可採用九宮格,而第五、六學年則兼習中楷,以六、
七公分為度,第七學年則兼習中、小楷及簡易行書。這些內容上的安排與過去之《新課程標準》並無明顯改變與不同。
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其中衝突最大的在於增加鄉土語言、英語等節數於語文領域之中,剩下的僅有5∼6節課時間,在閱讀、說話、寫字(書法)、作文項目依舊實施的情況下,在讀書為主軸的情況下,導致寫字、作文、說話都會受到排擠。明顯的縮減節數以後,有些學校採取隔週上一節寫字課,有的僅規定回家寫作,而不列課表亦不上課者恐怕也是普遍存在的。去年台北市教育局在強調漢字之美及國語文重要性之餘,強調每學期至少應該上十節的寫字課,又對作文教學強力要求每學期之篇數目標,並極力推廣深耕閱讀活動;相形之下,書法課的教學時數與處境受到壓縮,是多麼的窘迫、多麼令人擔憂。因此有許多書法界人士都大力疾呼—希望將『寫字』正名為『書法』,並將其歸類為書法藝術,課程時數自然就應納入藝術與人文的領域了。為了避免瓜分視覺藝術美術課的時數,個人認為參照鄉土語言教學,採取選組方式進行小班教學或分組教學,相信成效必然顯著。
(二)書法教育理念之釐清
以現代教育的觀念和立場重新審視中小學的書法教育,發現中小學的書法教育仍處在陳舊的傳統教育模式的困境中難以自拔。書法課稱為“寫字”課,書法教學淪為語文課“寫字訓練”的延續。其實,“書法”和“寫字”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教學目標。
大家應該明瞭這一點是不能含糊其詞混為一談的,否則將顯現出教育觀念的陳腐和偏狹。於此,若能將“書法”和“寫字”這兩個概念梳理清楚,再談中小學的書法教育,才正確的立足點。概括來說:“寫字”是工具的、實用的,“書法”是欣賞的、藝術的。寫字教學是教學生如何辨識並寫端正的漢字,書法教育是教人們如何欣賞和創造藝術的美。國小書法教育有工具的和藝術的雙重性格,而中學書法教育則更強調凸顯它的藝術性格。書法的藝術性格是美育,對中小學生而言,即情操教育,書法藝術在情操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幫助學生透過書法了解獨特的民族審美意識;幫助學生陶冶情操豐富感情,幫助學生提高審美境界,凈化心靈。如果還把中小學的書法教育定位在“寫字”的層面上,書法何時才能浮出水面成為真正的獨立學科?教育界有識之士曾多次大聲疾呼,還書法學科以應有的地位,或把書法課和寫字課分開來上,使書法課成為真正獨立的藝術學科。無奈陳舊觀念難改,只能令有識之士徒呼奈何。
(三)缺少適用之書法教材
以目前九年一貫課程目標一綱多本之下,當前的書法教學成效欠佳,其原因除了課程總目標的模糊之外,其他諸如:學校教材莫衷一是,缺乏連貫性;坊間出版品大多未符合教學設計原理,學校師資良莠不齊,無法進行課程統整設計,因而課程未受重視,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學習慾望低落……等等因素,都嚴重打擊書法教育之成效。當教學目標還是站在“寫字”的立場上,讓學生臨摹一種字體,沒有把書法教材作為藝術課教材來編寫,因而沒有把書法的藝術學科性格表現出來,就無法體現出書法課的情操教育功能。這樣的教材帶來的結果顯而易見的,停留在“真實的臨摹”層面上,只以“像”為依歸。學生的模仿力雖然得到了訓練,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卻遭到了禁錮,很難提升書法的素養,因此書法教材的改革勢在必行!
因而編輯一套各級學校適用的書法教材,包含在藝術方面的創作,程度由淺入深,由簡而繁,讓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都有依循的標準。
(四)因應現代師資建置更完備的e化書法教學資源
一個書法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即知識結構和能力的要求也非常嚴格。簡略說來有三個方面:首先是書法專業知識,包括書法發展史、書法理論、書法美學、文字學和書法創作及對書寫工具的認識和掌握等,這是正確把握書法藝術及其創作的思維繫統的“物質”前提。其次是教育科學知識,即教育學、心理學及教學法等知識,這是成功的書法教學必須具備的教育科學理論。再是與書法相關的學科知識,如哲學、文學、邏輯學、美術、音樂、舞蹈等,這些相關學科影響著書法的發展,也影響著書法教師的人品和書品。總之,書法教師既要有雄厚的專業知識和創作經驗,又有循循善誘機智組織教學的能力,透過書法教育教學,把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創作體驗,科學地、最大限度傳授給學生,以弘揚書法教育事業。這就是一個書法教師應有的素質。
現代教師多半缺乏適當的書法訓練與素養,實難肩負書法教育的使命,加上學生課業與考試的壓力過重,教師、家長與學生方面都無心於書法學習活動,形成不重視書法教育內涵而只是按表抄課,流於形式上的應付,非常可惜。
近年有許多有心之老師及專業人士,進行視訊教學媒體之製作,教師可藉由教學媒體的輔助來進行,現今科技的發達,透過電腦、光碟、幻燈片、投影片、CAI等互動多媒體,推動書法普及化與趣味化,營造一個多采多姿、有聲有色的教學情境。不但是一般不會教書法的老師的福音,省時省力;對學生而言,e化書法教學方式,更生動而有效率,可一看再看,學習效果顯著。
(五)家長與社會的支持態度
隨著台灣社會各方面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人擔心孩子失去與人競爭的能力,孩子在家長過高的期待中,背負沉重的課業壓力,必須東補西補諸如英數等學科,而忽略孩子在藝能方面的的興趣與情意陶冶,更遺忘我們文化寶藏的傳承,顯現的多是功利思考模式,而能重視這文化財者已是稀有而珍貴。
更何況學習書法不但可以怡情養性,變化氣質,還可以訓練審美及觀察、判斷的能力,培養恆心、毅力的定靜功夫,對學生的學習具有相得益彰之效。因此,家長與社會大環境的尊重與支持態度,鼓勵並參與書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五、結論
自古以來,書法是傳達思想與交流情感的工具,同時也是一種表現文字美的藝術。一幅書法作品中,文字的線條粗細、長短、輕重、緩急、方圓、頓挫;墨色的濃淡、乾濕以及結構章法的疏密變化等,都富有藝術美,更是書法家表達性情意境及筆墨情趣的一種藝術,宏揚書法藝術是作為一個熱愛民族文化及書法愛好者責無旁貸的任務。書法藝術教育者詮釋書法的構成要素及審美條件,已非縱向地利用古代資料可以具體歸納,橫向地參考西方美學、視學心理學,於考察書法的藝術性時,在方法上是能起指導作用的,非但不致於傷及書法本身的獨特性及獨立性,更有助於孩童未來良性的創意發展,進而將此文化財推展到其他的國際舞台,不致落後日本或中國大陸...等國家。
目前國內書法人口的激增,達到前所未有的榮景,各種獎勵及競賽居功厥偉,鼓舞著眾多學齡兒童將書法列為重要的才藝之一;我們樂見書法怡情養性的功能,繼續被廣大的國人肯定著。因此藉由教育當局或文教機構,舉辦書法語文競賽及相關活動,也是推展書法教育的一種無可限量的動力,例如水墨創作、師生聯展等,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不僅以訓練學生作為比賽工具的教學方式,讓每個學生能盡情的悠遊於書法藝術的領域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加以結合其他的技巧或媒材,展現創意的風格。
身為一個書法藝術教育者而言,有兩種使命應引以自勉,一是不斷體察前人的智慧經驗,讓此項中國獨特的藝術菁華能延續不斷;另一方面是不斷吸收新知、開創新局,讓書法在藝術舞台發揚光大,我們積極強調書法教學的重要性,不在於期望每個學生未來都能成為書法家,也不在於對書法臨摹的相似度有多高,但求提昇學生對書法的認識及具備欣賞書法的基本知能,進而沉浸在書法藝術的天地,成為一位現代具有書法修為及素養者,這是我們在教育及書法欣賞教學上需要努力的空間。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全面實施,有待各位中小學書法教育先進擺脫困境突出重圍,以現代書法學科的嶄新面目展現在世人面前,應當是為期不遠了。
|